湖北荊州博物館
楚國800年歷史,出現24位楚王。楚人衣衫襤褸、艱苦創業,從周封領土方圓不過五十里左右,最終成為西至巴蜀,東抵大海,‘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的南方第一大國,創造出與古希臘文明相媲美的楚文化?!坝韯澗胖?,始有荊州”,荊州建城史長達5000年,自古以來是荊楚文化的根脈所在,先后有20代楚國君主在此定都,長達411年。
湖北荊州博物館
湖北荊州博物館有館藏文物13萬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92件套。荊州博物館配合各項工程建設,發掘出土珍貴文物12萬余件。其中,有戰國絲綢;吳王夫差矛;有戰國秦漢漆器;有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專著《算數書》和蕭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漢初簡牘;有西漢男尸。該館配合各種基本建設,先后發掘了7000多座古墓葬和近20萬平方米的古文化遺址。
漆木彩繪蟾座鳳鳥羽人
時代:戰國(公元前475—221年)
來源:天星觀二號楚墓出土
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內涵:羽人是楚地巫風最盛時代最具創意的木雕作品。由上部羽人、中部鳳鳥和下部蟾蜍狀底座三部分組成,其中羽人為人鳥合體,立于鳳鳥之上,造型奇特,形象優美,制作精致。羽人被當作天上的神靈,蟾蜍代表月亮之精,鳳鳥是飛翔于天地之間的神鳥,羽人又是變化莫測的神人,三者合一,寄托楚人遨游九天,羽化成仙的愿望。
收藏:荊州博物館
漆木彩繪雙頭鎮墓獸
時代:戰國(公元前475—221年)
來源:天星觀一號楚墓出土
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內涵:鎮墓獸頭插鹿角,睜目吐舌,猙獰恐怖,是經過夸張或組合而成的形象,顯示其引魂升天的神威,鎮墓獸這種虛構動物的造像方法,有許多研究者經過研究推測為是將多種動物的某些器官相互拼合而構成的。
收藏:荊州博物館
根雕辟邪
時代:戰國(公元前475—221年)
來源:馬山一號楚墓出土
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內涵:根雕胎,髹紅漆,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根雕作品之一。辟邪虎頭曲身,四肢長短不一,利用根枝原狀而求四肢不對稱之美,四肢上分別浮雕蛇、蛇噬蛙、蜥蜴噬鳥和蟬。奇特的造型與裝飾,向人們展示出楚人的某種宗教、哲學思想。它是一件休息時倚靠的憑幾,下葬時也兼作個性化的鎮墓獸。
收藏:荊州博物館
劉墉行書橫幅
時代:清代中晚期(公元1719-1804年)
來源:館藏
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內涵:劉墉(公元1719-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勛長子,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于世,逝后贈太子太保,謚號文清。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收藏:荊州博物館
鳳鳥花卉紋繡淺黃絹面綿袍
時代:戰國(公元前475—221年)
來源:馬山一號楚墓出土
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內涵:出土于具有我國“古代絲綢寶庫”之稱的江陵馬山一號楚墓。揭取時是處于第七層,袍面為鳳鳥花卉紋繡,線黃絹繡地。繪黑稿。圖案作長條形,由怪鳥和花枝組成,對角布置。怪鳥張翅作站立狀,長頸大腹,頭號有四束花冠,垂于左右兩邊。三束花纓,垂于怪鳥一側。其鳳鳥菱形紋錦、大菱形紋錦、田獵紋絳、龍鳳紋絳以及袍面的鳳鳥花卉紋繡,構圖內容豐富,織造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對于研究楚國的紡織技術、文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
收藏:荊州博物館
時代:戰國(公元前475—221年)
來源:天星觀二號楚墓出土
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內涵:虎座鳳鳥懸鼓是戰國時期楚國的重要樂器。全器以兩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臥虎為底座,虎背上各站立一只長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鳴鳳,背向而立的鳴鳳中間懸掛一面大鼓。通體用紅、黃等色繪虎的斑紋和鳳的羽毛。造型別致優美。
收藏:荊州博物館
時代:戰國(公元前475—221年)
來源:院墻灣一號楚墓出土
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內涵:由一人、二龍、二鳳組成。人著網格紋右衽深衣居中,頭頂圓形璧,雙臂張開各執一龍。二龍相對,龍身虬曲,龍背各棲一鳳鳥。造型獨特,寓意深刻,渾然天成,巧奪天工。
收藏:荊州博物館
“神乎其神,巧奪天工”不少游客紛紛贊嘆道。湖北省社科院劉曉慧說,在春秋戰國群雄并起的宏大歷史舞臺上,楚國能夠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并創造出燦爛獨特的文化,與它強烈的憂患意識,勵精圖治、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分不開,這些精神特質到今天也能帶給我們力量和啟發。(文獻整理/梁紀委)
【免責聲明】
本站資訊信息來源為網友投稿、本站原創、轉載其他媒體,針對于網友投稿和轉載其他媒體的資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同時我們也會標注資訊內容原始出處,東方金典集團刊載此文僅為提供更多資訊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說法或描述,也不構成任何建議。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0731-85119910。